漁業法修改
據農村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透露,目前,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位于第二類項目“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修訂相關研究工作亦已同步展開。
食品藥殘新規
日前,農業農村部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將于 2020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此次發布的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規定了 267 種(類)獸藥在畜禽產品、
水產品、蜂產品中的 2191 項殘留限量及使用要求,基本覆蓋了我國常用獸藥品種和主要食品動物及組織,標志著我國獸藥殘留標準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相比舊規,新標準規定的獸藥品種增加 76種,殘留豁免品種增加 66 種,殘留限量增加 643 項。
聲音
“按照電商上標榜陽澄湖大閘蟹商家所說的銷量,一天就能把整個陽澄湖的螃蟹都賣光了。”
??今年的蟹季市場,消費者端開始顯現出“去陽澄湖化”的趨勢,其他產地或者產區的螃蟹也在逐漸興起。不同大閘蟹產區的興起,凸顯出國內的消費升級以及對于大閘蟹消費的追捧和青睞。但是目前大閘蟹整體市場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缺乏頭部企業,這是最大的弊端。其中,僅陽澄湖大閘蟹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權威性以及議價能力。如果以陽澄湖大閘蟹為藍本,以政府做為抓手打造不同的大閘蟹品牌,以目前國內市場總量是完全可以容納的。
“下游餐飲、電商、新零售崛起推動優質
水產品供應大機遇。”
??目前,
水產品下游需求發生兩大變化:一是大型餐飲企業加速成長,且休閑快速的餐飲消費需求增長較快;二是以電商平臺和線下精品店為核心的新零售正在加速崛起。大型餐飲企業和新零售企業對于上游供應商的產品品質、供貨穩定性、反應速度、產品開發能力等具有更高的要求,從而使得
水產加工龍頭企業的優勢得以體現,
水產加工龍頭企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
“小龍蝦是一個如火如荼的朝陽產業,也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產業。”
??業者認為,小龍蝦是一個科研技術遠遠落后于產業發展的產業:沒有優良的育種、沒有小龍蝦專用的精準飼料配方、病蟲害研究缺失等問題,讓蝦農在前赴后繼的同時也開始手足無措。
“中國在 2019 年躍升為全球蝦類消費第一大市場。”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蝦產品消費的第一大市場,預計 2019年全年,蝦產品消費總量可達 200 萬噸左右,北美、日本和歐洲緊隨其后面。未來中國市場對蝦產品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從而拉動全球蝦類產量的增加。
數字
37.8 萬噸
據中國海關最新數據,8 月份中國進口冷凍暖水蝦 6.3 萬噸,價值3.72 億美元。今年 1-8 月份,暖水蝦正關進口總量達到 37.8 萬噸,進口總額 22.9 億美元。其中,從厄瓜多爾進口的白蝦累計數量達到了 18.7 萬噸,印度進口量 9.5 萬噸,越南 1.57 萬噸。相比去年同期,今年 1-8 月份的蝦類進口總量增長 234%,進口額增長185%。
470 萬噸
全球
水產養殖聯盟(GAA)主辦的年會“全球
水產養殖領袖展望峰會”(GOAL)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授 James Anderson統計了近些年全球蝦產區的基本情況,并預測未來產量的走勢。據 Anderson 教授的報告,2019 年全球蝦產量約 470 萬噸,比2018 年增產 1%;2020-2021 年,全球蝦產量的平均增速在 5%左右,2020 年超過 500 萬噸,2021 年達到 530 萬噸。
14.1 萬噸
自 2017 年起,中國對部分海產品實施最惠國關稅減免鼓勵進口這些物種供國內消費。2018 年里,中國的魚片進口同比增長 76%,達到 14.1 萬噸,來自越南的冷凍魚片占了 75%,其中絕大部分是巴沙魚片。